第326章 孤勇之臣,魏征(2/2)
此后数月,魏征顶着瘴气与威胁,走遍岭南七十二州县。他在县衙前支起牛皮帐,为百姓断案解惑;在私塾里讲学,将律条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甚至在深夜潜入黑煤窑,解救被奴役的百姓。而那支隐藏在暗处的锦衣卫队伍,就像他身后的影子,总能在危机来临前化解险情。
当魏征带着整箱的案卷返回长安时,长安城的百姓自发夹道相迎。程咬金骑着高头大马,亲自为他开道。望着城楼上飘扬的大魔旗帜,魏征抚摸着胸前微微发烫的锁子甲,忽然想起岭南百姓送他的那句山歌:\"律法如日照深山,清官如舟渡险滩。\"这或许,就是他一生所求的答案。
大殿上,沉香袅袅升腾,在盘龙柱间缭绕出淡金色的光晕。程咬金望着魏征发梢凝结的白霜,那是连夜奔波百里带回的晨露,此刻正顺着青布官服的褶皱缓缓滑落,洇湿了绣着獬豸的补子。他喉头突然发紧,想起半月前收到的密报——魏征为核查三水县私盐案,竟乔装成盐贩在码头扛了三日麻袋。
“魏卿,为了大魔国的长治久安,辛苦你了。”程咬金大步跨过汉白玉阶,苍劲的手掌紧紧包裹住魏征冰凉的手,指腹的茧子擦过对方掌心的沟壑,“孤一定催促诸葛丞相,快些将通讯设备和电脑等有助宣传的设备研制出来,普及全国,减轻你的负担。”他身后的十二扇鎏金屏风映出重重虚影,仿佛无数个帝王同时开口许诺。
魏征单薄的肩膀微微颤抖,浑浊的眼中泛起涟漪。他望着这位草莽出身却心怀天下的君主,忽然想起三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那时程咬金浑身浴血却笑得坦荡,说要带兄弟们打出个“人人有衣穿,顿顿有饭吃”的太平世道。此刻对方鬓角新添的白发,比任何誓言都更令人动容。
“陛下,有你一言,臣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魏征声音低沉却坚定,袍袖扫过案几上堆积如山的案卷,羊皮纸簌簌作响,“只是,有些事情,还是要亲力亲为,才能了解民间疾苦。”他俯身抽出最下方一卷,泛黄的纸上密密麻麻画满红圈,“就说这三水县的案子,若不是亲自去扛盐包,又怎能发现官盐里掺着的竟是坟土?”
程咬金倒抽一口冷气,目光扫过案卷上歪歪扭扭的百姓血指印。殿外突然传来闷雷,雨幕裹挟着春寒撞在雕花窗棂上,将两人的影子泼墨般印在龙纹地砖上。
“普法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魏征展开一幅皱巴巴的《大魔国律例》,边角处被磨得发亮,“前日在集市上,老妇将‘欠债还钱’听成‘见钱就拿’,险些酿成大祸。这让臣想起圣人所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必须实事求是,才能更好地为国民服务。”
程咬金的目光突然变得幽深。他想起征战四方时,魏征总在深夜挑灯修改军规,将“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铁律刻进每个将士的骨血。此刻对方说话时微微佝偻的脊背,让他恍惚看见记忆深处那个站在黄土高坡上振臂高呼的身影——那位改变了华夏命运的伟人,也曾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在窑洞昏黄的油灯下书写治国方略。
“为人民服务…”程咬金喃喃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