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粤式点心(2/2)
曾鹫坐下后拿起一个白乎乎的包子,看着有点像馒头,部分北方人眼中的馍馍。
当然,这并不是馒头,它是有馅料的,叫做麻蓉包。
麻蓉包
内馅是由芝麻、糖、猪油等混合而成的麻蓉馅,口感松软,带有浓郁的芝麻甜香。
对于这种可口的小点心,曾鹫一口两个,连干五个才罢休。
黑芝麻吃完吃白芝麻,曾鹫又对一个形似麻球的油炸小吃伸出了罪恶的双手。
这个长得像极了麻球的小吃名为开口笑,因为其炸好后表面会裂开一条缝,形如开口大笑,就取了这么一个喜庆的名字。
开口笑并不是广东的专属,南北各地都有它的身影。
扬州把它称作 “麻雀头”,有个别地方还会叫它“一口酥”。
这个更是一口一个,曾鹫一直觉得芝麻制品有一股独特的的香,深深地吸引着她。
不知不觉高高堆砌而成的两个瓷盘就见了底,压轴登场的小凤进入曾鹫的视线当中。
谁能想到这个看着平平无奇坑坑洼洼的饼真实身份却是广东四大名饼之一呢?
相传清时期,广州西关姓伍的富家中有一名叫小凤的女工。
有一天,主人伍紫垣接待客人,恰巧主厨不在,便叫小凤做一款广东点心给客人吃。
小凤见家里一时没什么原料,便到成珠楼将常储的惠州梅菜和五仁饼馅搓烂,加上用糖腌过的肥猪肉,与精盐、香料等拌和。
用饼皮包裹,捏成丸形,稍微压扁,放入炉用慢火烤烘至脆,取出接待客人。
客人尝后大加赞赏,问此饼何名,主人见此饼是小凤巧制,便随口说是 “小凤饼”。
后来啊,广州河南成珠茶楼苦恼中秋月饼滞销,制饼师傅急中生智,把制月饼的原料按小凤饼的方法制作。
并用搓烂的月饼和猪肉、菜心混合为馅料,再调以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盐,制作出甜中带咸、甘香酥脆的新品种 “成珠小凤饼”。
因为形状长得有点像雏鸡,广东人习惯称鸡为 “凤”,所以小凤饼就有了现在这个名字——鸡仔饼。
e看起来好像不怎么像鸡仔
它将主食与副食、荤食与素食,主料、辅料、佐料、调料集于一身,融于一炉。因此,宜佐茶、佐酒、佐膳。
起初曾鹫也以为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酥饼,卖相比起其他的点心实在是其貌不扬了一点,这才放到了最后。
眼看着快要清盘了,这才拿起来尝尝。
就是这么一下,直接让曾鹫久久愣在原地。
曾鹫比起刘倩倩就有文化得多,她可以品味鸡仔饼中浓郁的香味。
包含了芝麻、花生、核桃等坚果烤香后的香气,南乳、大蒜、五香粉、胡椒粉等调料混合的辛香,以及一种说不出的甘香。
甘香松化,甜中带咸,咸甜搭配恰到好处。
鸡仔饼曾鹫只拿了两个,一个皮薄馅少,吃起来比较脆,另一个皮厚馅丰的则外脆内软,很有嚼头,且越嚼味越香.
吃完后隐藏在牙缝里、舌底下、嘴角边的美味余香仍在不断辐射久久留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