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是洛神!(2/2)
今天所有人都比平时早来了一两个小时,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他们也是顺利地吃上了后厨的额外投喂。
只不过并不是昨天的烩菜,而是晚宴上的同款甜点。
如今上台表演的时候都得遏制住自己不要去看游客的桌案,不然那种记忆中的美味保准会不停地盘旋在脑颅中。
前两个节目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失误了两个地方,好在那个时候游客都在低头吃东西,没有太多人知道这回事。
霁祥一出场,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
他挽起袖口,露出小臂上淡青色的血管,从锦盒中取出藕丝糖。
这种糖是千丝万缕的代名词,制作起来十分不易。
需要把糯米粉历经九蒸九晒,每蒸一次便在阳光下晾晒至彻底干透,再混入新鲜藕汁,经三天三夜文火慢熬。
待糖浆浓稠如琥珀,再以特制的拔丝工具反复拉扯,才能拉出细若琴弦、韧而不断的糖丝。
相传清代雍正年间,慈溪沈师桥的糕点师傅沈永年制作出一种外形似柱状、粗细如人中指、长不过三寸的食品。
折断后,内部有数十个细状小孔,如同被折断的藕,故而得名藕丝糖,因地处 “三北”,也叫 “三北藕丝糖”。
后来,藕丝糖传入京城,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被列为 “御食”,这才名声大噪。
这还是慈溪藕丝糖的来历,金溪藕丝糖要更早,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
藕丝糖和龙须糖很像,有趣的是龙须糖起源的两个说法一个起于清朝,另一个恰好也是明朝。
翻糖绘制的难度已经满足不了霁祥的发挥,便借着舞台尝试了一番自己更感兴趣“创作”。
在众人屏息注视下,霁祥指尖捏起一根糖丝,手腕以一种近乎写意的姿态翻转,糖丝如流云倾泻一般。
每堆叠一层,便用细如发丝的银针适当调整角度,确保每一丝糖线都贴合完美,这样有利于营造出云朵蓬松轻盈的质感。
堆叠至适当高度后,霁祥抓起用藏红花精心浸染的绯色椰蓉,为云朵添上绚丽朝霞。
紧接着,他取出早已备好的牛乳琼脂冻。
这冻体凝结前需将牛乳与琼脂按特定比例混合,在熬煮过程中不断搅拌,直至温度、浓稠度达到最佳状态,再进行冷藏定型。
霁祥执起断生幻化的银刀,刀锋微斜,以近乎严苛的精准度切入冻体。
刀刃与冻体相触的 “沙沙” 声被扩音器放大,在寂静的会场中清晰可闻。
随着刀光闪烁,身着广袖流仙裙的女仙轮廓逐渐浮现。
“是洛神——!”江健诚的话大部分人都听到了,在场一片哗然。
他认出了逐渐在霁祥手下成形的衣服衣角,正是《洛神赋图》中洛神所穿的衣服。
洛神霁祥还真见过,作为伏羲氏的女儿,她在天庭是司掌洛河的水神,平时不常出门,全都是因为东厨开放有过几面之缘。
如今身在人间,霁祥绘制服饰以洛神赋图的杂裾垂髾服为主,实际上人家洛神在天上经常穿一身朴素的青色长袍,还是个宅仙。
脸的话是按照一半洛神真实的容貌一遍结合洛神赋的描述修改。
他毕竟做的是美食,虽然很可能不会有人将这个作品吃掉,但是以防万一,一比一复刻对那位女仙多少有些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