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储位之争〔三)(2/2)
最近,又剿灭了西突厥,泥撅处罗可克汗已经来到了洛阳,跪拜在我父皇的脚下,万国臣服,八方来贺!
似此等功业即便是秦皇、汉武也未必过此,可是,我们的父皇做到了,大隋的前途一片光明,如此盛世,你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杨暕说道。
杨昭听了,却紧锁眉头,放下酒盏,说:“二弟,你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所谓物极必反,自古以来,往往一个国家越是在隆盛之时,越是容易出问题。
想当初秦始皇一统六国,国力难道不强盛吗?
军队难道不强大吗?却二世而亡,秦朝仅仅维持了十五年,便被西汉取而代之。
不错,经过开皇之治,我们的祖父是为我们大隋积攒了一些家底儿,但是,这几年,我们的父皇先是开凿大运河,紧接着修筑长城,修建洛阳城、西苑,又修驰道等等,这些工程无不浩大;
父皇又喜欢巡游,已经把我们的国库挥空了一大半,加上这几年干旱、虫灾,我听说山东饿殍遍野,竟然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
朝廷令宇文化及去赈灾,他却将赈灾的粮食高价卖出,中饱私囊,当地灾民的吃饭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这些难道不值得忧虑的吗?”
“大哥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做了太子,处理政务,果然考虑问题更加深入和全面,令兄弟我佩服啊。”
“二弟,别的不说,我们的祖父和祖母是非常崇尚节俭的,而你却在宫廷中养着这么多的歌女取乐,过着奢靡的生活,这恐怕是不合时宜的,要知道玩物丧志啊,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毁在酒色之上。”
杨暕听了,脸上一红,连忙摆手,那些歌女纷纷撤下。
他起身赔罪道:“大哥,您教训的是,回头我就把她们遣散回家。”
“如此甚好!”杨昭见杨暕的态度甚恭,心肠又软了下来,他心想如果杨暕能够痛改前非的话,将来或许能是自己的一个好帮手,毕竟是亲兄弟。
他想到此处,说道:“二弟,我听说了一件事,不知真假,想当面问问你。”
“不知兄长所言何事?”
“长安有一人,名叫达奚通,他有一位小妾王氏,听说与你往来密切,不知可有此事?”杨昭直言问道。
“呃——。”杨暕一听这话,心头一紧,脸上一红,他原来认为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杨昭是怎么知道的。
他的舌头在嘴里滚了半天,吞吞吐吐,始终未敢承认,因为这件事有违朝廷礼法,一旦坐实了,那可不是一件小事儿。
“二弟,此事如果没有的话,那是最好;如果有的话,我希望你和她断了关系,此事,有失我们皇家的尊严。我就当你和她从来不认识,就此作罢。”
“大哥教训的是。”
“还有一件事,我想问问你,我听说你的韦妃病逝了,你和韦氏的姐姐元氏发生了关系,并且生下一个女儿,是也不是?”
这一次,杨暕只觉得脊梁沟冒凉气,额头上的冷汗顿时沁了出来。
他心想这件事做得如此隐秘,他大哥又是怎么知道的呢?难道说齐王府有内奸?他心中是又气又恼,又惊又怕。
“没……没有这回事。”此事乃是掉头之罪,他万万不能承认,于是撒了个谎。
“当真没有吗?”
“当真没有。”
“二弟,你贵为齐王,长得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何必找一些有夫之妇?难道你要学曹操吗?”杨昭问道。
曹操有个习惯,喜欢已婚的女人。
他每打下一座城池,总是要把别人的女人抢过来,据为己有。
据说,他曾经打下宛城,发现张绣的婶婶容颜美丽,当晚没忍住,便把人家给睡了。
张绣原本已经投降曹操,但是他不堪其辱,暗地里发兵叛变,杀死大将典韦、曹操的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曹操还中了一箭,差点儿命丧黄泉。
杨昭接着说:“曹操因为这个癖好,损失惨重。历史如镜,难道你还不引以为戒吗?”
“大哥,我知道错了。”
“因为祖母反对太子纳妾,我们的父皇除了我们的母后之外,也没什么妃嫔,致使我们没有几个兄弟,我们自当摒弃前嫌,团结一心,为父皇分忧。
天下的安定只是表面的,其实,危机四伏,暗流涌动。
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
父皇近期实行的一些政策,我不是很赞成,比如:他对契丹用兵,杀死契丹酋长一事,我就表示反对!
因为他这样做,只会寒了其他诸国的心,人家必定会人人自危,心生叛乱。
而且,我听说东突厥的太子咄吉士对我们大隋很是不满,一旦启民可汗死了,咄吉士继承可汗之位,定会找我们大隋的麻烦,高句丽也虎视眈眈,蠢蠢欲动,等等,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切不可有麻痹的思想。”
“大哥,所言甚是。”
等到酒宴结束,杨昭走了以后,杨暕命人把元氏身边的几名侍女尽皆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