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大唐:家兄程咬金,请陛下赴死! > 第172章 张衡失宠〔二)

第172章 张衡失宠〔二)(2/2)

目录

老程见到隋炀帝之后,对他那么一说,果然隋炀帝十分高兴。

当初隋炀帝感念张衡帮助自己夺储有功,一高兴把那座大庄园赏赐给了他。

后来,隋炀帝想想也很心疼,但是,作为君主,也不好意思再开口要回来。

现在,老程说物归原主,隋炀帝自然是欣然接受。

于是,隋炀帝又下旨把张衡从榆林郡调回来,让他去监督修江都宫的劳役。

果然张衡没有食言,送给老程一万两银子,说是补给裴蕴贺寿的钱。

老程才不会那么傻呢,把钱再送给裴蕴,自然是落入自己的口袋。

这样,老程从李密那边敲了一万两银子的竹杠,又从张衡这里讹了一万两银子,加在一起,就是两万两银子。

老程现在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有钱人了。

江都。

江都宫工地有一位监工名叫张贵,是张衡老家的同宗兄弟,此人贪婪而且十分凶悍。

张贵仗着张衡的势力,经常向服役的民工索要钱财,如果不给的话,他就会鞭打民工,多有死伤者。

其中有一位民工名叫朱顺,家里十分穷苦,被张贵打伤过多次。

他不堪其辱,由于他读过两年书,便写了一份诉状,告到了张衡那里。

朱顺见到张衡之后,跪伏在地上,口中说道:“张大人,请您替小人做主啊。”

张衡低头看了看他,问道:“你有何冤屈?”

朱顺便把张贵在工地上索要钱财、鞭打民工等事向张衡报告了一遍。

张衡问:“你有证据吗?”

“有。”

朱顺便把事先整理好的材料递交给了张衡。

张衡接过一看,上面写的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张贵向某人索要了多少钱财,又打伤某人,打死某人等,并且,有很多人按上了自己的手印,证据确凿,事实清楚。

张衡看完之后,说:“本官已经知道了。”

“张大人,您一定要严惩张贵,替我等申冤。”朱顺再次叩头说道。

“本官自有主张,你不必多言。你先下去吧。”

朱顺听张衡这么一说,只好退了出来。

他刚走不久,恰巧张贵提着两坛酒来拜访张衡。

张贵笑着对张衡说:“大哥,兄弟我好不容易弄了两坛新丰酒,特拿来孝敬您。”

谁知张衡把脸一沉,道:“你干的好事儿!”

张贵一看张衡的脸色不对,连忙问道:“大哥,发生什么事了?兄弟,我哪件事做错了?”

“有人状告你向民工索要钱财,鞭打民工,多有死伤者,你这不是在胡闹吗?”张衡说着把那份诉状扔给了他。

张贵接过一看,吓得“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说:“大哥,我也是被逼的没办法啊,家中老娘年龄大了,体弱多病,为了给老娘治病,已经把家中挥霍一空。

作为监工,俸禄又少,根本不够维持,因此,我才出此下策的。”

“那你也不能向民工索要钱财,可以想别的办法嘛。而且你的手段太过残忍,竟然敢打死人命。”

“大哥,这工地上哪天不死人?多死两个人又算得了什么?”

“胡说!工地上有累死、饿死人之事,切不可向外泄露。”

“兄弟我明白。”

“想当初杨素就是因为修建显仁宫,死的民工太多了,而被皇上责罚的。”

“是,大哥,我一时糊涂,做出了蠢事,看在咱们本家的份上,你一定要帮帮我啊。”

张衡又把他训斥了一顿,然后说:“你下去吧,下不为例。”

“多谢大哥。”

谁知那张贵心怀怨恨。

他出了门之后,立即召集手下人,把朱顺又暴打了一顿,直把朱顺的肋骨打断两根才算结束,差点没把朱顺给打死。

朱顺休养了多日,才下得了地。

朱顺见没告倒张贵,却反而被毒打了一顿,心中十分恼火。

他和其他民工在一起商量,又重新写了一份诉状,打算继续上告。

这一天,朱顺和一帮民工见江都宫的工地上来了一顶绿呢子大轿。

朱顺心想这里面必定是一位大官。

他们赶紧上前拦住大轿,跪伏在地上,口喊:“冤枉!”

大轿之中来的非是旁人,正是礼部尚书杨玄感。

杨玄感把轿帘掀开,问道:“你们是何人?”

“小民朱顺,我们都是修筑江都宫的民工。”

“你们拦住本官,意欲何为?”

“小民等有天大的冤屈。”

朱顺说着从怀中把诉状取出,双手举过头顶。

有随从人员接过诉状交给了杨玄感。

杨玄感展开一看,大吃了一惊,心想这张贵好大的胆子,竟敢草菅人命!皇上命张衡在此监督,他居然不管不问,包庇张贵。

杨玄感对朱顺等人说:“此事本官已经知道了,我一定替你们做主,你们先回去等候消息。”

“多谢青天大老爷。”众人再次叩头。

杨玄感和张衡进了面之后,把脸蛋沉沉着,也不说话。

张衡心里惴惴不安。

因为他知道杨玄感不是等闲之辈,杨玄感出身武将,手握兵权,树大根深,在朝中的势力无人可比,即便是朝中五贵也惧怕他三分。

后来,还是杨玄感打破了沉寂,说:“张大人,皇上命你在此监督修江都宫的劳役,可以看得出陛下对你十分信任。

但是,我刚到这里,便听说你的同宗兄弟张贵竟敢打死打伤多人,我想问问,是谁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力?是不是你给的?”

张衡一听这话,赶紧否认道:“当然不是,杨大人,张贵是我老家的同宗兄弟不假,但是,我从来没有给他任何特殊的待遇和权力。”

杨玄感听了,用鼻子哼了一声,说:“我还听说有人把此事向你反映,你非但没有处置张贵,反而包庇了他,我想请问张大人,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儿?”

“这……这……,”张衡一听,额头上也冒了汗,因为他知道如果这件事被报告到皇上那里去的话,那可不是一件小事儿,当初的杨素就是个例子,就是因为他在监督修建显仁宫的时候,民工死伤太多,因而受到了皇上的责罚,“杨大人,张贵因为家中老娘生病,无钱医治,十分困难,一时糊涂做出此等事情,我已经狠狠地申斥了他。”

“一时糊涂?张大人,那你可知张贵非但没有改变,而且变本加厉地报复了朱顺等人,差点把朱顺打死,照此下去,这些民工岂不是对朝廷有怨言?”

“此事我并不知晓。”

杨玄感听了之后,十分不悦,说:“张大人,皇上命我来巡视江都宫,那么,我必须秉公办事,这件事我定会报告给皇上,由皇上亲自处置。”

“杨大人,此事悉听尊便。不过,我想说一句,薛道衡真是被冤死的。”

“张大人,你所说的话,我记下了,就此告辞。”

杨玄感回到朝廷之后,见到隋炀帝,把巡视江都宫的经过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恰巧又有江都丞王世充送来奏章,报告说张衡频频减少劳役的饭食,致使多有饿死者。

隋炀帝大怒,把御史大夫裴蕴找来商量此事。

隋炀帝对裴蕴说:“朕念张衡昔日之功,不与他计较,一而再,再而三地宽宥他,把他从榆林郡调去监督修江都宫的劳役。

没想到他到了那里,该干的事不干,该管的事不管,却在那里搜刮民脂民膏,大肆敛财,致使民工多有饿死者,这样一来,天下的百姓岂不是对朝廷有怨言?裴爱卿,你说朕当如何处置他?”

裴蕴听了之后,心想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他落井下石,说道:“陛下,张衡自恃功高,他自认为如果没有他,陛下就当不了太子,甚至认为陛下的江山都是他给的。

因此,他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屡次顶撞皇上,不把陛下放在眼里,肆意触犯朝廷制度,践踏律法,疯狂敛财,像此等人不懂得感恩图报,不知收敛,胡作非为,应当诛灭他的九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