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既来之,则骂之(2/2)
王炎副知寨下地走路,简直是奇迹!
他们对柴知寨带来的几名医生,心存感激,言行举指,格外殷切。
“罪将王炎,拜见柴知寨!”
王炎能走路后,第一时间去见了柴宣。
柴宣颔首,道:“王将军请起,将军伤势未好,无须行此大礼,来人,扶王将军就坐。”
王炎道了声不敢,缓缓起身,在军士的搀扶下坐在一旁,抬头打量了柴宣一眼,
见这位新来的知寨大人,年纪尚轻,怕不及弱冠,心中纳闷。
不过,这已经不关他的事了,待他伤好后,便要回去领罚,
因为上次一战,正知寨临阵弃逃,躲进了徐州不愿出来,
他这个副寨主被芒砀山的强人杀得大败,一半儿的士兵战死。
正知寨那边早就将他告到了徐州太守,将所有的责任怪罪于他。
他若死了,也就罢了,
可若活着,回了徐州必受重罚。
王炎此人带兵颇有些手段,手下士兵对他由衷的爱戴,如若不然,剩余一百多名士兵早就一哄而散,跑去各自营生了。
王炎偷偷打量柴宣,柴宣也同样在打量王炎。
他手下,虽有王进,栾廷玉这等好手,却无带兵经验,正需要此等人才,
思绪稍转,微微一笑,问道:“不知王将军伤愈之后,有何打算?”
王炎苦笑道:“败军之将,自是回去领罚,王某无能,虽死不惜,只希望莫要连累了王某的家人。”
柴宣道:“胜败乃兵家常事,王将军不必自责,若王将军不弃的话,本官想请王将军继续在长清寨领兵,不知,王将军意下如何?”
王炎心中一动,眼中有了一丝光亮,却又转瞬即逝,黯然道:
“多谢柴知寨赏识,非王炎不想留在长清寨,只是徐州太守那边怕是不允,让你失望了。”
柴宣哈哈大笑,蛮不在乎地说道:“无妨,只要将军愿意留下,此事,本官去向徐州太守去说情,想必,太守会给本官一个薄面。”
王炎闻言愣住了,看向柴宣的眼神中全是不解,
为何这位年轻的知寨如此自信?
堂堂徐州太守,岂会听他一个小小的知寨?
只是柴宣一番好意,他只能再次道谢,并不抱任何希望。
………
柴宣首次带来的粮食不多,决定去徐州弄些粮食,随便走走门路。
长清知寨归徐州府管辖,军响也来自徐州府。
此时徐州府太守叫苗仲先,为人精明,擅于捞钱,
据说,之前蔡京严禁苏东坡的诗词笔墨,尤其是东坡诗集,文人书生皆不肯卖,朝廷便高价回收,
苏轼也曾在徐州做过太守,且修建黄楼时,写过一篇碑文。
苗仲先命人将碑文拓印千块,又当众将正牌碑文砸掉,赴京领赏,
回来之后,又散出消息,他有碑文拓印附件,高价相售,
一番神操作下来,赚得不亦乐乎。
……
徐州太守府,
柴宣递了拜贴,在外等候,
为防止对方放鸽子,柴宣特别在拜贴中,加入了一封童贯的亲笔书信,
意思就是柴宣乃是他故友之子,让苗仲先关照云云,
这封书信也是花一千两银子买的。
很快,苗太守热情的迎了出来,笑容亲切,道:“哎呀!原来是柴知寨到来,快!快!里面请!”
柴宣与其寒喧几句,进了大堂,分主宾坐下,
“下官初来徐州,实属唐突,还望太守海涵,这是下官的一点心意,还请过目。”
柴宣轻车驾熟的递上一份礼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