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捡漏(二)(1/2)
不过值得大多收藏家斟酌的是,正宗的哥窑都是六七百年前的事了,为当时的官窑,而今存世的大多是后面朝代进行仿烧。
每个朝代出品的风格都略有不同,所以收藏的价值也不同。
若是官窑出品,且上了年头,收藏价值也毫不逊色!
毕竟每朝岁月无痕,就那几百精品留存。
在幽野堂这里摆着的这一件,又需要再斟酌。
它不是御窑厂的出品,而是民间私下仿制的珍品,毫无粗野与呆板之气,并不多见。
据说是四百年前的物件,一直由新野一大户之家所藏于暗格,后来祖宅易主,这宝物才重见天日。
就是因为它太新了,便惹人生疑,怀疑是本朝新造之物,怀古感甚重的木匣内,一个小碗,卖得大概1000两,正好是幽野堂入门的钱。
这叫价不便宜。
可怎么说呢,若是真的是四百年前康朝的仿烧品,那可赚大发了,怎么着也得翻百倍,卖万两黄金,一片碎片也能有上千两白银!
若是本朝所制呢,不好意思,大元朝的仿烧技术比较全面了,百两就能交易一个这样的,哄哄土财主还只是勉强。
谈罗笑着问那卖家,“您原价买来多少钱?”
卖家姓文,这文老板也不因为摄政王世子在侧就语气谄媚,凉飕飕地说:“两千两。”
所以他抱着手在这里,卖两样瓷器,另一个瓷枕还能讲讲价,这仿哥窑是一丝一毫也不退让的!
夏权眯了眯眼睛,掠过这被谈罗投注关注的小碗,文老板又是幸灾乐祸又是感叹地说,“我上一手的人买来5000两白银。”
他们不是爱好者,而是做古董买卖的,眼看要砸手上了,通常就忍痛贱卖收回成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