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天外客 > 第一二零章:天灾前面有墨家

第一二零章:天灾前面有墨家(1/2)

目录

“陛下,诸位大人!我墨家与百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实践,我们做某一件事,都会找大量数据,呃,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我们不善于作文章,但是,我们做的是实实在在的利国利民的大实事。墨工、墨技莫不如此。”

众人点头赞同,这是有目共睹之事,墨家的一些技艺现在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李渊忙道:“乔爱卿有话只管说!不当之处等说完了再作商议。”

“谢陛下!”乔北溟行了一礼,侃侃而谈道:“只要稍作留意,大家就会发现河流与湖泊有调水的作用。每逢秋季枯水时节,湖泊和支流之水便会注入江河,河水暴涨的春夏两季,河水就会灌入湖泊,达到调节河水流量、控制洪水的目的,长江有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分洪,是以洪涝灾害极少发生。其实道理很简单的,就跟两口并列的池塘一样,只是大家没有留意也没有将之放到洪涝灾害方面去想而已。”

李渊恍然道:“这么说,黄河之所以会发水,就是因为下游缺少湖泊调节,一旦黄河水量过多,无处盛放就会发生水患了?”

乔北溟道:“陛下英明!”

李渊满嘴苦涩,他宁愿自己不是这么英明,也不会如此的绝望,黄河河床过高根本形不成湖泊。

满朝文武大臣也是想明白了这一点,不由得一阵黯然。

乔北溟看了孔颖达一眼,惋惜道:“我们苦读圣贤之书,都是想从圣贤之书中获得人生至理,却不知这些人生哲理都是源自于生活,源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我墨家才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死读书不如无书’、‘实践出真知’等众多实实在在的主张。”乔北溟无耻的吹嘘着。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死读书不如无书’、‘实践出真知’”这三句名言惹来了众人的深思,这越品味,越发觉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半晌,李建成犹豫道:“黄河地势过高,根本不可能出现湖泊。乔将军,对此又作何解释呢?”

“这是天然形成的,谁也无法改变。但是,我有办法改变发生水灾的地点。”乔北溟看了大家一眼,道:“办法就是主动决堤!”

满朝文武一片哗然。主动决黄河之堤哪怕是罪大恶极之人,也不敢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历史上曾经有人决堤黄河,但是哪一个不都是被史书记载,遗臭万年,谁也没有想到,此方法竟然是出自于墨家矩子之口。

“敢问乔将军,这就是墨家所推崇的‘兼爱’么?”孔颖达嘴上调整,心中却是狂喜。哪怕乔北溟此举挽救了无数人,但只要牺牲一人,那也是墨家的污点。

“为救千人而杀一人这仍是恶!每一个大唐都是朕的子民,朕都不会无故夺其性命。”李渊昂然道,曾经的他有过那么一丝心动,但是却很快被理智压了下去。

“陛下圣明!”众臣立即齐声喝道。

“大家又错了。”乔北溟无奈道:“黄河两岸没有湖泊却有低洼之地,这些低洼之地完成可以当泄洪区来用嘛。有了这些泄洪区,以后黄河一旦暴涨,就决开此段大堤,将洪水引入泄洪区,以此分担河流的压力,这样一来,就既可以保证黄河大堤,也不会造成百姓伤亡,岂不是两全其美?我大唐地广人稀,还怕没有安置了这些泄洪区的百姓不成?”

“泄洪区?”

顿时所有人都愣住了,这么说来,这泄洪区的确是临时起到了湖泊的作用。

工部尚书激动道:“妙呀!此法当真是前古未有之治黄妙招。”

李渊噌的站了起来,激动问道:“宇文爱卿,此法当真可行?”

“可行,绝对可行!这泄洪区跟湖泊一样有调水的作用。现在的如果说黄河是将溢水缸,那么泄洪区就是水盆,我们一盆盆的舀走,这水缸就永远都不会溢出。”工部尚书宇文询兴奋的大声说道。

“竟然如此简单!”不少朝臣喃喃自语道,道理一捅就破,然而从古至今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过。

文武百官都以复杂的眼光看着乔北溟,就是这个年纪年轻的少年郎,解决了困了华夏几千年的难题。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我就知道乔将军有办法,墨家主张兼相爱,又岂能做出无辜牺牲他人之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墨家来势不小哪。”

不少人心中一阵感叹,墨家的行事方法果然与众不同。长江和黄河是耳熟能详的大江大河,但是却从来没有人将二者联系起来,从来没有想到过解决黄河水患的秘密就在长江之上。

李渊立即下令道:“立即八百里传讯,令黄河沿线官员。立即将周围低洼之地的百姓全部迁移到高处,一但百姓转移完成,立刻决堤泄洪。”

“是!”

立即有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宫中侍卫匆匆领命而去。

虽然有了解决的方法,却是不知道是否能够来得及,百官们只好暗暗祈祷,黄河大堤能够坚挺住。

李建成叹息道:“只是苦了泄洪区的百姓,这日子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好不容易积累的一点点财就这么没了。”李建成主管政务,他非常清楚百姓的不艰难。

乔北溟笑道:“这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

“啊?”所有人的目光又被乔北溟吸引住了。

“加大人手帮助百姓迁移就是了。”

李建成一怔,道:“号召百姓齐心协力共度难关,不失为一个良策。只是百姓自顾且不暇,怕是没多少人响应。”

“殿下误会了,我说的是关中十二军、十六卫!保家卫国是军人荣耀使命,保家卫国不只限于打仗杀敌。百姓有难一样能够出一份力。关中十二军,有数十万常备兵力,十六卫,足有十多万人,在这危急时刻,我觉得应该让我们军人提起保家的职责。”

乔北溟这话又引发了一阵骚动,抗辩声不断,但更多人陷入了沉思。

乔北溟的想法念头有些想当然,更有些超前。出兵救灾在21世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要国内出现灾情,不顾危险安危冲在第一线上的永远的可爱的人民军。尤其是特大洪水与大地震这般严重的天灾面前,那些一线上的人民解放军毫无疑问是最值得敬重的人。

是以乔北溟本能的觉得这出现了灾情,他们这些兵卒应该第一个冲上去。而不是在这朝堂上听着,满朝的文臣商议什么救人救灾,防止瘟疫骚动。

这些东西倒也不是不重要,但是总的分个轻重缓急是不是?

这把兵派出去救灾,然后在坐下来慢慢的详细的商议出一套合理的救治方案。这才合情合理,这一坐下来就说个没玩没了,那不是舍本逐末了嘛?

乔北溟却是不知,因为通讯能力差,机动性又不强。往往天灾传到京师,地方上已经毁得差不多了。征调大军,反而成了无用之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