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朕的大秦要亡了! > 30.秦二世这

30.秦二世这(1/2)

目录

章邯曹阳征战, 夏临渊在外游说,胡亥在宫中也没闲着。www.126shu.com

他跟众臣盘点了朝中能用的将领,把可用人马调给章邯驱使,为章邯和李由打好后勤战。同时, 他施行的新政, 要发布《语书》, 下到各郡县去,让每个黔首都知晓才行。

在新政的细则上, 胡亥跟李斯起了分歧。

或者说, 这分歧早就有了,只是之前周文攻破函谷关, 于是君臣都默契地没有激化矛盾,先解决了当时眼前最要紧的战事。

这会儿周文败退, 与章邯在曹阳对峙。

朝廷得到了喘息之机。

于是之前胡亥和李斯搁置的争议, 就又摆上了台面。

那就是关于是否继续用苛政严法来统治黔首。

其实秦朝律令庞杂详尽, 但是基本都很有道理;有的甚至比现代法律, 对人更有道德上的要求。

比如胡亥灌醉司马欣那次问的最后一个问题。

如果街上有人把路人砍伤了, 围观者不救援, 要处罚围观者吗?

按照秦朝法律,距离百步之内,不施以援手之人, 要交两副甲的钱作为罚金。

而现代看到路上出了车祸, 照走不误的人多了, 也没有什么法律制裁, 只是民众可能会道德上谴责一下而已。

胡亥对秦朝大部分的法律都没意见,唯一想要改变的,就是废除肉刑。

挖鼻、扣眼、割耳朵、剁脚……

这种肉刑,人一旦被判了,之后基本就是个废人了。

可是李斯坚持不能废除。

皇帝和丞相起了争执,与会的众臣都战战兢兢、不敢说话。

这次廷议的参与者除了胡亥、李斯,还有博士仆射周青臣、新晋廷尉司马欣、右丞相冯去疾,以及赵高。

周青臣不说话是因为怕惹祸上身,他本人没什么立场。

司马欣不说话,是因为他个人观点是支持李斯的,但是他又是陛下一手提拔上来、飞黄腾达的。所以司马欣不说话,是出于为胡亥着想的角度,还挺“知恩图报”的。

至于右丞相冯去疾,则是觉得两边都有道理,打算回去想想再做计较。

再说赵高嘛……他另有自己的小算盘。

胡亥把自己认为很充分的理由罗列了一遍,“众卿,刑罚如此重,那些黔首为了逃脱罪责,也会起反心的!反正听从朝廷的也差不多会死,造反也有可能死,那为什么不造反呢?再者,朕为皇帝,天下黔首皆是朕的子民,朕如何忍心把一个个健全的人给处置成残废呢?况且,如今正是国家用人之际,珍稀人力还来不及,又为何要反过来去戕害呢?”

胡亥说了这么多,李斯只四个字就给驳回去了。

这四个字便是“以刑去刑。”

以刑去刑,是说用刑罚止住刑罚。

具体来说,就是从重量刑,使黔首因为畏惧而不敢犯法,以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此达到天下不需用刑的效果。

因为小儿子李甲的事情,李斯其实这会儿对胡亥颇为窝火,好在后来李甲平安,还立了功。

偏偏于公于私,李斯不能找皇帝的麻烦。

这下好,胡亥撞到枪口上来。

李斯火力全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个胡亥说得头晕脑胀、不知今夕是何夕。

以刑去刑这个办法也不是李斯提出来的,而是《商君书》中“靳令”篇所载。

商鞅变法,是秦国后来能够一统六国的基础。

李斯把商鞅的办法搬出来,众臣都点头。

当然李斯反驳胡亥,并不只是出于私心。在李斯看来,他已经七十多了,在大秦经营三十多载;而胡亥是个年轻的帝王,从前长于深宫,继位后又总是做不靠谱的事儿。

新君突然说要变法,正值天下如此动荡之时,李斯哪里能答应。

李斯这么想,其他臣子大半也是这么个想法。

胡亥一时找不到更有力的名人论点驳回去,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一时众臣都退出去了,只有赵高留了下来。

胡亥看他一眼,“有事儿?”

自从那夜阿旁宫殿前看了十二金人,赵高颇为收敛了,在最近的战事中,为后勤工作也出了不少力,尤其是督工战车这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所以胡亥又让他回到廷议中心来了。

赵高凑上来,笑着,略带为难道:“陛下,小臣有一事想提醒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