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旷古绝今一樵夫 > 卷一 第一章:法生因缘A

卷一 第一章:法生因缘A(1/2)

目录

第一章 法生因缘

一.我要上学 二.人之挂怀 三.好自许的和尚??

四.和尚为何不走呢 五.和尚哪儿来的这么自信

第二章 子曰书言

六.此刻若坐课堂 七.你看这样行不行 字,天地微尘化雨化雾化云还是有化七彩虹霓,惟由因缘缘因吧?那庠序之途,于心性高蹈之人,未必是学之捷径。www.126shu.com人若有悟生命,一切想学,必具坚牢之基;一切所学,更有真实妙用,小施主,可否先随贫僧学佛呢?”

“随你学佛!?”

几乎已有心动的慧能,突然起身冒了一句之后,径直背了柴梱急急下山去了。

五.和尚哪儿来的这么自信

“阿弥陀佛!‘诸法因缘生’,佛待有缘人。小施主,你这一路可要走好啊!”

渐高日头下,小慧能刚岀几步,身后便传来和尚庄严而又有些遗憾的音声。

~~佛待有缘人?这年轻和尚哪儿来的这么自信呢……

万法空寂,何缘之有?

人生皆苦,缘有何待?

六道轮回,无缘亦是缘;

菩萨慈悲,却又无缘不求之人!

佛祖法力无边,何必众生缘来缘去……

对这套厌弃今生,远避现实,罪归过去,福寄将来,一切总有道理,万事难见着落的佛法,小慧能当下虽说不清,道不明,但却思想情感上似乎与之有一种强烈排斥的格格不入,因此不但不愿着力去分明其中的表里原委,反以一时一事的管窥蠡测于之更怀一种深深的不屑……

可是,人言上学读书,多以功名富贵,出人头地相励;亦谓庠序之途,乃人求知明理之路;或告多识几个字,于生存艰难之中,至少不会沦为自苦人欺的睁眼瞎;更况那佛法之传,佛经之念,也是须人识字读书的吧?可这和尚倒好,却一个劲儿的反劝人放弃上学之念,且与外公和已故父亲还一个路数……

父亲于为学,有生命磨难苦痛的教训;外公于为学,有人生尴尬实实的反省。这年轻的僧人,似乎于上学读书还有更广的视野,更深的见地,这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儒言仁心人之固有,可人之爱人,却又惟由孜孜以学。

道谓道法自然,可人之得道,又只在刻意远欲苦苦之修。

世人求仁才得仁,修道方有道,那佛之不求、不学、不修更不究,岂又是浮光掠影者所能随意审悉?看来,自己或许还真不太了解佛法和有知僧侣吧……

此念一闪,虽是问题,亦是因缘。可再一转念,佛谓因缘,那教书的外公把私塾就开在家里,自己却无缘上学,这世上之事,又何缘之有……

第二章 子曰书言

六.此刻若坐课堂

转弯就是咫尺之近的家门了,学童们朗朗的读书声人虽辨不清具体所诵,但那抑扬顿挫的节奏不仅直直入耳,且实实的有些撩人拨人,小慧能多少本已平复的心绪,因此又有所波动了~~

此刻若坐课堂,台上外公一定微闭双目,一派陶醉的吧?而前后左右的同窗,有的当然摇头晃脑仿佛非常沉浸,有的定是着意挤眉弄眼更交头接耳……此中意之所畅心之所逸,相较林中静谧,山颠阔远,或另有一番兴致,更别开一种层面的吧?而课间课后小伙伴儿的忘情嘻戏,更不时问题见解相异面红耳赤的争论,共同志趣不知天高地厚的热议等等等等,又岂是孤独山道中,寂静密林里所能经验,所能体味?人若没有如此庠序的经历,那百年生命的过程,是不是亦多有常情的欠缺,更存终身的遗憾呢?

想到这里,慧能背上柴梱,又鼓起了到家定要不管不顾开口的决心和勇气……

~~“回来啦!”

一同的三娃,虽是告知慧能又舍不得离开林子了,但时近晌午更字之人,大都比我等少存内里纷扰,多得生命纯粹快乐呢?”

“可是外公,人与人压根儿就不同吧?人谓其苦,我谓其乐,人不遂意,又怎能自在开心呢?”

“是啊,悬梁刺股,有人还真可能于中回甘嚼乐,可古往今来,有几个读书人能实现初心的怀抱,又几人能有始终的怀抱呢?

慧能哪,你是知道的,庄子于人心的描述,虽是深刻具体,但最终不还是落在了‘日夜代夫前,而莫知所萌’的不可捉摸、不可把握吗,读书明理,怎就确定是你真心所在,真乐所依呢?

外公当年读书,你父亲当年入仕,后来不也成了我们噬脐的痛悔吗?我们愿你工耕渔樵远离文字,真的是不希望你重蹈我们的覆辙,再历我们内里的至苦啊!”

每与外公较劲儿至此,小慧能总是哑口无言,这种难以辩驳且无可辩驳的舔犊情深,虽是叫人心智有启,却也叫懂事的小慧能常感莫名的压抑,所以此时此刻,心绪难以名状的小慧能含住泪水,默默抽身,谁也不看,谁也不理,低头走出门外直向屋后山岭……

第三章,月色迷蒙

十一.为什么

~~人生忧烦识字始……

为什么,为什么外公一有闲暇,便捧书自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