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东瀛困局,幕府谋变(1/2)
第141章 东瀛困局,幕府谋变
釜山城内,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肆意穿梭在大街小巷。德川家光将原朝鲜官员赵显命的府邸改造成了临时的幕府行辕。这座府邸,曾几何时是朝鲜贵族奢华与权势的象征,雕梁画栋间,每一处榫卯结构,每一道精致雕花,皆彰显着朝鲜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飞檐斗拱宛如展翅欲飞的鲲鹏,在岁月的长河中诉说着往昔的荣耀。
然而如今,府邸的每一寸土地都被侵略者的阴影笼罩。日本军旗在屋顶高高飘扬,在海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发出令人厌恶的声响。身着厚重甲胄的日本武士,迈着沉重而傲慢的步伐往来穿梭。他们腰间的长刀寒光闪烁,每一次晃动都似在向这片土地宣示着占领者的权威,肆意践踏朝鲜人民的尊严。
主厅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德川家光高坐于首位,他身形魁梧,一袭黑色的锦袍绣着金色的家纹,愈发衬出他的威严。他眉头紧锁,两道浓眉几乎拧成了一个结,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冷峻与焦虑,如同一头被困的猛兽,在思考着突围之策。他的目光如炬,冷峻地扫视着垂手而立的一众家臣与幕僚,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旷的大厅中回荡:“此番出兵,未能尽如人意,国内反战之声甚嚣尘上,财政亦陷入困局,尔等可有良策?兵力不足,如今在朝鲜的战事愈发艰难,长此以往,该如何是好?”
老中阿部忠秋忧心忡忡地趋前一步,他身形略显佝偻,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鬓角的白发更添几分沧桑。他恭敬地躬身行礼,声音中满是忧虑:“将军大人,如今国内民生哀怨,府库空虚,若不尽快解此困局,恐生大乱啊。农民们食不果腹,流离失所,市井间亦是人心惶惶,长此以往,国本动摇啊。而且如今兵力短缺,若强征国内百姓,只会让民怨更深。”
侧用人松平信纲微微颔首,他身着一袭素色长袍,腰间佩着一把精致的短刀,神色沉稳。沉思片刻后,他上前一步进言:“依在下之见,当务之急是稳定国内局势,发展经济。国内商业萎靡,可鼓励町人阶层开拓贸易,减免商业税赋,激发市场活力。同时,需强化对朝鲜占领地之掌控,朝鲜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从此地获取粮食、矿产等资源,以弥补国内之损失。至于兵力,朝鲜人口众多,可在占领区抓壮丁补充兵力,加以训练,为我所用。”
德川家光微微点头,目光深邃如同幽渊:“所言极是。除此之外,还需重新权衡与满清之关系,应对周边诸国之态度。满清虽内部混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明共和国也在一旁虎视眈眈,还有南洋诸国,态度暧昧不明。这些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众人围绕着当前局势展开了激烈的商讨,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气氛紧张而热烈。有人主张对朝鲜采取怀柔政策,以缓和反抗情绪,更好地获取资源;有人则坚持强硬镇压,杀鸡儆猴。有人提议与大明共和国暗中接触,寻求贸易合作;也有人担忧这会激怒满清,引发更大的危机。
最终,一系列应对方略在这场头脑风暴中逐渐成型。德川家光当机立断,即刻下令调整军阵部署,加派精锐部队奔赴朝鲜各地。这些部队由经验丰富的将领统领,配备着先进的火枪与锋利的武士刀,浩浩荡荡地朝着朝鲜的各个城市与乡村进发,加强对占领区的弹压。同时,他挑选了能言善辩的外交奉行,这些人精通各国语言与文化,擅长纵横捭阖之术。他们带着丰厚的礼物与精心撰写的国书,出使周边各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为日本谋取更大的利益空间,周旋于复杂的国际关系之中。德川家光深知,欲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必先度过眼前这重重难关。
为安抚国内民众,德川家光以幕府将军之名昭告天下,减免部分年贡赋税。诏书下达后,各地的官员开始忙碌起来,重新核算税额,登记造册。同时,他大力鼓励町人阶层发展商业,在各大城市设立集市,允许商人自由贸易,降低关税。一时间,日本国内市场上,商人往来渐趋活跃。京都的街道上,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有来自东方的丝绸、瓷器,也有来自西方的香料、钟表。然而,底层百姓生活依旧困苦不堪,他们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乡村里,农民们依旧要面对繁重的劳役,土地被地主兼并,只能靠着微薄的收成勉强糊口,对未来难有奢望。
在釜山、光州、济州,乃至整个南朝鲜的每一寸土地上,日本士兵肆意横行。在德川家光的不断督促下,他们的掠夺变本加厉,抓壮丁的行为也愈发猖獗。每到一处村庄,士兵们便如饿狼般冲进民宅,挨家挨户搜刮粮食财物,将村民们辛苦积攒的粮食一袋袋扛走,把家中稍微值钱的物件,如铜镜、银饰等洗劫一空。而后,他们又将目光瞄准了青壮朝鲜人,不管是田间劳作的农夫,还是市井中的手工艺人,只要被他们盯上,就会被强行拉走。绳索捆绑着他们的双手,被押送到临时搭建的兵营。村庄里哭声震天,老人的悲嚎,妇女的哭泣,孩子的惊恐尖叫交织在一起,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朝鲜民众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痛苦呻吟,怨声载道,反抗的怒火在暗处熊熊燃烧,越燃越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