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胡翠莲进京面圣(2/2)
乾清宫内,雕梁画栋,崇祯皇帝身着明黄龙袍,头戴皇冠,端坐在御座之上,目光敏锐地打量着下方的胡翠莲。胡翠莲“咚”地一声跪地,声如洪钟:“微臣胡翠莲,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声音在殿内嗡嗡作响。
崇祯微微点头,说道:“平身吧。朕听闻你久随李明,在延绥多立战功,此次擢升你为延绥总兵,也是看重你的能力。”
胡翠莲猛地站起身,大大咧咧地一拱手,黝黑的脸上满是坚毅:“陛下圣明!咱必定不负陛下厚望,把延绥守得铁桶一般,保百姓太平!不瞒陛下,咱手下一团大多是女兵,都跟咱一样,皮糙肉厚,不怕吃苦,打仗比那帮男兵还猛!”
崇祯饶有兴致地问道:“你一个女子,在军中统领将士,想必多有不易,你是如何做到令众人信服的?”
胡翠莲哈哈一笑,声震屋瓦:“回陛下,咱在军中,从不会因为自己是个女人就娇滴滴的。战场上,咱冲在最前头;平日里,和姐妹们吃一样的饭,睡一样的铺。大家都是穷苦出身,就认一个理,谁能带着咱们过上好日子,能打胜仗,咱就服谁!咱带着姐妹们出生入死,时间一长,大家自然就服咱了!”
崇祯听闻,微微颔首表示赞许,又说道:“如今辽东战事吃紧,延绥作为抵御蒙古南下的第一线,同样至关重要。你可有何想法,如何加强延绥防务?”
胡翠莲挠了挠头,思索片刻后,粗着嗓子说道:“陛下,延绥这地儿挨着边关,得把军备整起来,士卒得天天操练。咱那些女兵们可都是好样的,不比男兵差。咱还打算再多造些火器,和周边多互通些消息。另外,得把辖区的老百姓安抚好,让他们能安心给咱供粮供饷。还有那蒙古部落,咱得防着点,加强边境巡逻,绝不让他们占到便宜!就是现在军中有些难处,造火器的材料不好找,工匠也不够用,还望陛下能给想想办法。”
崇祯听着胡翠莲这番质朴且毫无心机的话语,见她这般憨厚、看似傻乎乎的模样,心中不禁彻底放心了。他一直以来最怕的就是将领们拥兵自重,不听指挥,可眼前这胡翠莲,看起来心思单纯,一心只为朝廷效力。
崇祯沉吟片刻,说道:“此事朕会着人商议,尽量予以支持。你只管用心做事。”
胡翠莲一听,赶忙又跪地,大声道:“陛下隆恩,咱胡翠莲没齿难忘!往后必定为陛下肝脑涂地,为大明江山拼死效力!咱回去后,一定带着姐妹们把延绥守好,要是出了差错,您拿咱是问!”
崇祯看着胡翠莲,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温和笑意:“起来吧,朕信你。你实心为朝廷办事,朝廷自然也不会亏待你和你的将士们。”胡翠莲起身,咧着嘴笑着,一脸的感激与忠诚,静静等候着皇帝接下来的指示。
接下来,崇祯又与胡翠莲谈及一些军中细务,胡翠莲虽言语粗犷,但回答得倒也实在。末了,崇祯叮嘱道:“你回延绥后,务必要与当地督抚协同合作,不可起争执。若有要事,及时上奏朝廷。”胡翠莲忙不迭点头:“陛下放心,咱知道轻重,一定和他们好好相处,有事儿肯定第一时间跟朝廷说。”
召见完毕,胡翠莲退了出来。她长舒一口气,心中不禁暗自庆幸。原来,在出发来京城前那晚,谭师爷深知崇祯皇帝控制欲强、疑心重的秉性,对崇祯皇帝可能问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押题”。谭师爷与胡翠莲模拟了一整晚的奏对场景,从如何阐述军中事务,到怎样表现出憨厚忠心又无城府的模样,都一一演练无数遍。胡翠莲凭借着扎实的“备考”,才有了今日在皇帝面前恰到好处的表现。此刻,她归心似箭,想着尽快回到延绥,好抓紧时间多“祸害”几次谭师爷。
胡翠莲面圣结束后,按照临走前李明的指点,来到兵部,一路银钱开道,半天就把总兵的官凭印信等手续办了下来。第二天便快马加鞭返回府谷县大营。一路无话。
终于,胡翠莲回到了府谷县大营。她径直前往李明的营帐,李明见她归来,赶忙迎了上去。胡翠莲来不及喝口水,便兴致勃勃地向李明详细汇报起面圣的经过,从踏入乾清宫的紧张,到崇祯皇帝的询问,再到自己按照谭师爷所教的应对,以及崇祯皇帝最后对她的态度,无一遗漏。
李明听后,不禁称赞道:“翠莲,你做得太棒了!谭师爷这法子果然奏效,能让皇上对你彻底放心,这延绥的担子交给你,我就更安心了。”
胡翠莲咧嘴一笑,挠挠头说:“要不是老谭,我哪能应付得了哟。”
李明哈哈笑道:“我这当总兵到现在,都还没见过崇祯长啥样呢。你倒好,不仅见着了,还得了皇上的信任,往后可就好干了!”
胡翠莲胸脯一挺,大声说道:“将军您放心,我还是分得清主次的。我一个村妇能有今天的位置全靠您的赏识,跟那紫金城里坐着的崇祯皇帝没啥关系。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把延绥守得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