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西魏和亲难平事 柔然兴乱起幽冤(1/2)
高欢接到战报,整个人如遭雷击。
他脸色铁青,双手颤抖着将战报捏成一团。
“永乐误我!”
他猛地拍案而起,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来人!把永乐给我押来!”
侍卫们不敢怠慢,很快就把永乐带了上来。
永乐跪在地上,额头渗出冷汗。
“你可知罪?”
高欢冷冷地问。
永乐低着头:“末将...末将...”
“敖曹战死,我军士气大挫!”高欢越说越激动,“来人,给我杖责二百!”
杖刑的声音在大帐外回荡。
高欢站在帐中,拳头紧握。
他深吸一口气,下令道:“追赠敖曹太师,兼大司马太尉。”
说完,他转身看向地图,眼神坚定:“传令下去,全军开拔,我要亲自夺回洛阳!”
两军在洛阳城外相遇。战场绵延数里,尘土飞扬。
从清晨打到午后,双方已经交战数十回合。
战场上硝烟弥漫,连对面的人都看不清了。
西魏军这边,独孤信和赵贵率领的左右翼渐渐支撑不住。
一个士兵慌张地跑来报告:“将军,我们找不到主帅了!”
独孤信皱眉:“什么?宇文丞相在哪?”
“不知道啊!”
士兵急得直跺脚,“到处都是东魏军,我们被包围了!”
赵贵咬牙道:“这样下去不行,先撤!”
西魏军开始溃散。
宇文泰在主营中接到战报,脸色凝重。
他环顾四周,对副将说:“守不住了,传令毁掉营寨,护送皇上西撤。”
副将犹豫道:“那金墉城...”
“让长孙子彦守着。”
宇文泰果断地说,“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
就在大军溃退之际,西魏将军王思政却仍在奋战。
他手持长矛,在敌阵中左冲右突。
一个东魏士兵举刀砍来,王思政侧身避过,反手一刺,那士兵应声倒地。
“来啊!”
王思政大喝一声,长矛横扫,又有几个敌人倒下。
他的盔甲上沾满血迹,但眼神依然锐利。
周围的东魏军竟一时不敢上前。
战场上,东魏军如潮水般涌来,蔡佑的亲兵已经死伤殆尽,只剩下他一人孤军奋战。
他手持长弓,箭囊已空,仅剩最后一支箭。
“将军,快射!”
身边的士兵焦急地喊道,“再犹豫就来不及了!”
蔡佑却镇定自若,目光锐利地盯着前方冲来的敌兵,沉声道:“我们的性命,全系于这一箭,怎能随便射出?”
话音未落,敌军的先锋已逼近三十步内。
蔡佑屏息凝神,弓弦拉满,手指一松—“嗖!”
箭如流星,正中敌将咽喉!
那人惨叫一声,栽下马来。
其余敌兵见状,吓得纷纷后退。
蔡佑抓住机会,翻身上马,从容撤退。
东魏军竟无人敢追。
另一边,王思政在混战中身受重伤,昏倒在地。
他平日作战时总穿着破旧的铠甲,敌人以为他只是个小卒,竟没管他,直接去追杀其他将领。
不久,他的部将雷五安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四处寻找,终于发现了奄奄一息的王思政。
“将军!您还活着!”
雷五安又惊又喜,连忙割下衣袍,替他包扎伤口,扶他上马。
“快……回恒农……”
王思政虚弱地说道。
雷五安点头,策马疾驰,带着主将逃离战场。
此时,宇文泰正在恒农城内清点将领,发现少了王思政和蔡佑,心中焦急万分。
突然,城门处传来一阵骚动。
“蔡将军回来了!”有人高喊。
宇文泰抬头望去,见蔡佑带着残兵缓缓入城,顿时松了一口气,大笑道:“承先回来了,我就放心了!”
承先是蔡佑的字。
他快步上前,拍着蔡佑的肩膀问道:“战况如何?”
蔡佑只是淡淡一笑,并未多言。
一旁的士兵忍不住插嘴:“大丞相,蔡将军一人独战数十敌,最后一箭射杀敌将,才得以突围!”
宇文泰闻言,赞叹道:“承先立下大功却不自夸,真是难得!”
不久,王思政也被送回。
宇文泰见他浑身是伤,不禁眼眶湿润,握住他的手道:“思政,苦了你了……”
王思政勉强一笑:“末将无能,让大丞相担心了。”
宇文泰安抚道:“你已尽力,好好养伤。”
宇文泰留下王思政镇守恒农,自己则护送西魏皇帝返回长安。
然而,他们刚离开,长安就爆发了叛乱。
原来,留守的兵力不足,先前俘虏的东魏士兵趁机作乱,推举旧将赵青雀占据城池。
同时,雍州的刁民于伏德也劫持了咸阳太守慕容思庆,一同造反。
西魏皇帝被迫滞留在阌乡,宇文泰只得率军回援。
“大丞相,我军疲惫,不如暂缓进军?”
有将领提议。
宇文泰沉吟道:“赵青雀不过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这时,散骑常侍陆通上前劝谏:“蜂虿虽小,也有剧毒!
如今我军虽疲惫,但精锐尚在。
若趁势进攻,必能一举平定叛乱。
若拖延下去,只怕后患无穷!”
宇文泰点头:“你说得对。”
宇文泰率军西进,长安百姓见到他的旗帜,纷纷欢呼:“大丞相回来了!我们有救了!”
华州刺史,宇文泰的侄子宇文导也率军突袭咸阳,斩杀慕容思庆,生擒于伏德,随后渡渭水与宇文泰会合,一同攻打赵青雀。
赵青雀战败身亡,叛乱平息。
宇文泰派人向阌乡报捷,迎回皇帝。
与此同时,东魏丞相高欢率军攻打金墉城。
守将长孙子彦见势不妙,竟下令焚毁城内房屋,弃城而逃。
高欢进城后,只见一片废墟,冷笑道:“既然已成焦土,留着何用?”
他下令彻底拆毁城墙,只留下洛州刺史王元轨镇守,自己则率军返回晋阳。
那年冬天,西魏再次派将军是云宝突袭洛阳。
洛阳守将王元轨抵挡不住,弃城东逃。
与此同时,广州也被西魏大将赵刚攻陷。
短短时间内,襄州、广州以西的土地,重新落入西魏手中。
这时候,北方草原上的柔然又强盛起来。
他们的首领阿那镶(xiāng),号称“头兵可汗”,盘踞在朔方一带,势力庞大。
原本柔然还向西魏称臣,可眼见北魏分裂成东西两半,阿那镶立刻翻脸不认人,干脆连“臣”字都省了。
他一边派使者去东魏,一边又和西魏往来,在两边捞好处。
东魏为了拉拢柔然,答应把宗室女兰陵公主嫁给他。
阿那镶得了甜头,立刻调转枪头,帮着东魏骚扰西魏边境。
西魏丞相宇文泰正忙着对付东魏,哪还有精力应付北方?
可柔然骑兵来去如风,不摆平他们,后方永无宁日。
宇文泰思来想去,决定也走和亲这条路。
他召来中书舍人库狄峙,吩咐道:“柔然人贪得无厌,既然东魏嫁了公主,咱们也得表示诚意。
你亲自去一趟,和他们谈和亲的事。”
库狄峙领命北上,见了阿那镶。
酒过三巡,阿那镶眯着眼笑道:“我弟弟塔寒还没娶妻,你们西魏若能嫁个公主过来,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库狄峙回朝复命。
宇文泰沉吟片刻,点头道:“既然他们要公主,那就给。”
可宗室女子有限,兰陵公主已经嫁去东魏,再嫁一个,实在肉疼。
最后,他干脆封舍人元翌的女儿为“化政公主”,风风光光地送去了柔然。
就这样,一场政治联姻,暂时稳住了北方边境。
但东西两魏,虽都用美人计拉拢柔然,效果却大不相同。
东魏嫁的是宗室女,直接配给可汗;
西魏送去的,却只能当可汗的弟媳。
这一比,西魏明显矮了一截。
宇文泰心里着急,便对魏文帝元宝炬说:“陛下,咱们得想个法子,不能总让东魏占上风啊!”
宝炬皱眉道:“爱卿有何高见?”
“不如这样,”
宇文泰凑近低声道,“您纳头兵可汗的女儿为妃,再和他们联姻。
这样柔然自然会更亲近我们。”
宝炬摸着胡子沉吟:“这...倒是个办法。”
谁知头兵可汗更精明,他派使者来传话:“要联姻可以,但必须让我女儿当皇后!”
宇文泰听到这条件,脸色顿时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